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项目
工业设计高级研修班首期培训在沪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3-03-25
2013年3月22日-24日,隶属“国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项目工业设计高级研修班”在上海正式开班并圆满完成了首期培训。本次高研班由工信部中小企业司、人事教育司指导,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联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举办,将历时六个月,分为六期,在六个城市举办,上海是首站。举办本次高研班,旨在以设计创新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树立创新型企业典范,加快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同时,是为落实201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加大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开发力度的要求,以及2011年10月人社部发布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的工业设计为9个急需紧缺人才的现代服务业领域之一。
高研班的举办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中小企业及一些省市经信委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60多位企业家和高管,十余位来自上海、江苏、福建、重庆、四川、大连等省市经信委及有关行业组织的领导,一同参加了培训。
高研班开班仪式在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举行
开班仪式
22日上午,在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秘书长刘宁主持了高研班开班仪式。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长朱焘、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陶小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党委副书记张晓峰、上海市文创办、上海市设计之都推进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贺寿昌出席了开班仪式并致辞。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长朱焘致辞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长朱焘在讲话中强调了本次高研班的重要意义并谈了三个观点。他说:“这次研修班,是我记忆中的,设计界第一次,由政府出面,列入国家计划的,第一次高级研修班,很重要。”针对当前形势和本次高研班的意义,朱焘会长强调了三个观点:第一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工业设计要打头阵,要做开路先锋。第二点,企业要有设计管理,重点是在企业内部形成大家都来参与设计创新的小气候。第三点,工业设计是一把手工程,CEO要亲自抓,这是由工业设计的特点决定的,工业设计是集成性的创新活动,需要协同创新。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陶小年致辞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陶小年在致辞中说:这次高研班,一批具有良好成长性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家和高管,将在工业设计界的知名专家的引领下,围绕中小企业发展的主题,以工业设计创新管理能力为切入点,通过示范考察、经验交流的分享等等互动式的研讨模式的学习,让企业家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更加系统的思维。这次上海高研班的成功将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党委副书记张晓峰致辞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党委副书记张晓峰在致辞中说:这个高研班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统一的部署之下,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具体组织实施的。在工信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项目中,只有两个班是行业性的研修班,一个是工业设计,一个是汽车,此外其它的十余个班都是共性知识和理论培训班,可见工信部对工业设计的重视。张晓峰还充分肯定了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在筹办本次高研班中所付出的大量努力。
上海市文创办副主任贺寿昌致辞
上海市文创办副主任贺寿昌代表上海市经信委和文创产业领导小组,对高研班首站放在上海表示感谢。他说:2012年上海成为设计之都,为上海发展工业设计增加了新的动力。这次高研班的师资力量十分雄厚,都是行业中的顶尖专家,各位学员也都是行业中的精英和佼佼者,上海应抓住这次难得的交流机会,向专家和学员们学习。
创新型企业的参观考察
开班仪式结束后,全体学员参观了位于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的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和上海陶瓷科技艺术馆,随后参观了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八号桥创意产业集聚区。
参观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
参观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内的上海国际创新材料馆
参观上海国际创新材料馆
同捷科技与上海商飞是两家在创新管理上有出色成绩的企业。同捷团队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力图打破国外企业垄断,用自己的设计和技术共参与了400多种车型和600多个项目。在创始人雷雨成的介绍中,学员们了解了同捷领先的汽车设计开发流程和标准,如何用创新的汽车平台技术、项目管理制度、质量控制体系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设计公司。
参观上海同捷科技公司
参观上海同捷科技公司
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大飞机是中国人民期盼已久的梦想。上海商飞在成立后短短五年时间里实行“主制造商-供应商”项目模式,重点加强飞机设计集成、总装制造、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适航取证等能力,坚持中国特色,体现技术进步,走市场化、集成化、产业化、国际化的自主发展道路。上海商飞科学、严谨的创新管理,以及勇于承担、甘于奉献的企业精神,给学员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和启迪。
参观上海商用飞机公司
参观上海商用飞机公司
参观上海商飞公司陈列的中国运十飞机
参观上海商飞公司研发设计中心
在上海八号桥创意产业集聚区,学员们了解了传统的夕阳老工业企业如何转变为朝阳的现代都市产业创意园区,这里的创意文化氛围、跨界交流平台、政府扶持政策以及不断完善的园区服务平台,使学员们开阔了眼界。在八号桥三期,上海市工业设计协会秘书长王日华介绍了协会在推动行业发展上的思路和实践;在具有八号桥特色的环境优美的交流区,学员们三三两两围坐一起,进行了十分热烈的小组式的互动交流,一些学员更是兴奋于彼此交流出来的料想不到的合作意愿,甚至谈到了具体的合作实施。
参观上海八号桥创意产业集聚区
参观入驻上海八号桥的日本国宝级工业设计大师喜多俊之工作室
在上海八号桥听取上海市工业设计协会秘书长王日华介绍协会发展情况
3月22日的参观活动安排得十分紧凑,学员们一致觉得不虚此行,纷纷感叹说,这种实地考察调研和彼此交流互动,丰富了感性认识,得到了经验启发,增进了相互了解,还兼收了合作意愿,实在是受益良多。
案例式的理论课程学习
3月23日-24日,学员们接受了高强度的案例式理论课程培训。课程围绕如何打造企业创新能力而展开,主题为“企业创新管理系统”。曾任海尔集团、三一重工集团等大企业CEO特别顾问,惠普公司咨询顾问、好孩子集团CEO的陈广乾先生讲授了“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聚焦核心能力建设”;IBM特聘企业创新管理系统专家蒋涛的授课题目是“研发有道,创新无限”;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应放天教授讲授了“设计与企业家精神”;联想集团创新设计中心高级总监李凤朗传授了联想的产品创新之道“垂直创新”;中国工业设计界泰斗级人物、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柳冠中教授讲授了他的系统化研究成果“制造型企业的设计创新机制研究”。
3月23日,高研班上海站开始正式的理论课程学习,由陈广乾先生、蒋涛先生和应放天教授进行授课。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秘书长刘宁主持高研班课程学习
陈广乾先生的课程题为“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聚焦核心能力建设”。开始课程前,陈先生向学员介绍了战略论证与落地模型和核心能力建设模型,以此引出授课的内容。陈先生用亲身经历过的国内某企业的管理实践案例告诉学员,如何让自己的企业通过“解决方案中心”更有效地进行深度分销,同时利用网络销售做到虚实结合。在探讨了如何使研发设计部门和销售部门协调提高单型号产品的竞争力后,陈先生用案例中的问题指出,目前企业中常缺乏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造成从销量减退到库存增多等种种问题。陈先生提出,在企业管理当中,流程体系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企业从EOL流程体系建设上进行思考,消减个人电脑在系统配置层的成本差,用速度带动库存与成本下降。最后,陈先生用法国雷诺汽车交付业务流程结构的BP-DNA图谱作为案例给予学员示范,引发大家思考。
陈广乾先生在讲授“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聚焦核心能力建设”
蒋涛先生有着丰富的为企业提供研发管理资讯的经验,他的课程内容也是通过亲身经历过的案例来探讨企业研发和创新问题。他提出,创新是创造可持续增长和效益的最佳方式,并认为,新发明、新想法、新事物加上业务模式便是企业创新。蒋先生用苹果、Google等全球领先企业的案例以及产品开发流程Pace模型概念,阐述公司应分阶段构建创新能力,从非正式管理一直发展到跨企业或开放式创新。讲到产品创新管理咨询,蒋先生用IBM建立全球高水平引领IT技术的案例来佐证产品创新管理咨询的有效。最后,蒋先生用华为的IPD管理体系印证企业的持续成长,告诉学员们在这一案例中的成功启示。
蒋涛先生在讲授“研发有道·创新无限”
应放天教授的授课题目是“设计与企业家精神”。应放天既是教授,同时也是一位企业家,因此他以跨界的产学研实践剖析了“创意”一词的含义,意义、意境和生意的结合,就是创意,它既能改变世界,又可以创业和价值为目标。致力设计创新的企业家应有自己的精神,要整合设计、技术、商业、用户及文化,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分析;通过制定标准,可以提高资源产出,亦可建立新市场和新顾客群。应教授认为,设计师需要融合企业家精神,而创新创业则是两者的灵魂。应教授还特别强调提出,设计必须关注经济社会的新动向。
3月24日,联想创新设计中心产品设计服务总监李凤朗先生,清华大学柳冠中教授分别授课。
李凤朗先生与学员们分享了他十几年来在产品设计创新上的实践心得,提出了“人造物的遗产”这一话题,阐述了从手工业时代到工业革命再到当下全球化产业分工,原先的个体生存发展到单一品牌体系再到全球化品牌运作并剥离了制造。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工厂仍承担着零部件生产或整机组装的角色。李先生认为,中国目前的创新机会在于依托中国文化,以创新产品原型为核心,构建起风险投资、企业运营和原创开发的三位一体体系,构建起与经济规模对等的设计创新影响力。结合实际案例,李先生用联想最新推出的UG笔记本的创新开发过程阐述了他的观点:中国人做设计就应该研究和把握中国人对物的认识,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中华文化的观念和习俗,重新架构产品思路,如此才能做出与西方人不同的好产品,方有可能超越他们。最后李先生指出,从产品创新而言,只有中国设计师才可以救中国。
李凤朗先生在讲授“垂直创新”
柳冠中教授讲授了他近年来一直在持续研究成果“制造型企业的设计创新机制研究”。柳教授总结了企业和设计创新机制的关系,指出工业设计对工业制造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巨大作用,并区分了设计的评价体系,认为设计应当探索不同人在不同因素下的需求。柳教授还分析了目前制造业企业的不适应性,无论从经济层面、产业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问题不小,因此我们急需建立衡量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企业战略转型的新尺度。最后,柳教授提纲挈领的总结了制造业企业构建设计创新机制的方方面面,他强调说,企业内部的创新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柳冠中教授在讲授“制造型企业的设计创新机制研究”
短短一天半的理论课程可谓是高强度的学习,每位老师的授课都得到了学员们的高度赞扬。在这些顶级专家学者的经验、思想和智慧面前,学员们如饥似渴。大家不仅听课非常认真,每堂课后,向老师的讨教和讨论也是异常活跃。每堂课后,都有一些学员纷纷邀请授课专家、教授到他们的企业中去传道解惑,指点迷津。在课堂上,有一位来自重庆的学员特别投入,他是重庆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中心副主任,叫胡泊。为了拍下每一个PPT画面,每堂课他总是端着相机站着听,每每坐下时就是在记笔记。他深有感触地说,我是学工业设计专业的,现在除了负责设计管理,我还负责技术研发。这次高研班的丰富内容对我是再合适不过了,这次课程中的产品创新、设计管理、企业管理、创新方法等,这些知识我都需要了解。因为我是工业设计师出身,我非常清楚工业设计理念对产品创新中技术与设计整合的重要性,所以我正在努力探索如何把工业设计的理念更好地发挥到产品创新的全过程之中。
学员们在认真听课
讨论热烈的互动交流
24日下午,高研班组织了互动交流。围绕课程主题,学员们就本企业的管理需求中面临的难点和问题向授课老师讨教,老师为学员答疑解惑。同时,师生之间,学员之间也展开了热烈讨论,甚至不乏争论。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讨论中,学员们彼此分享着难得的经验和鲜锐的观点。在结合学员企业管理需求的彼此的思想碰撞中,无形之中,一些学员还收获了相互之间资源互补的合作信息和意愿,这让很多学员兴奋于学习之外的意外收获。
总结三天的培训,全体学员一致高度评价本次高研班组织的复合式的培训,使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加深了对工业设计的作用和价值、理念和方法的认识。业界最知名的深圳嘉兰图设计公司董事长丁长胜说:身为老板,我天天都在安排员工,很久没有体验被管束的感觉了,高研班严格的考勤挺好,说明认真了,就该这样。我注意观察了课堂的秩序,没有很多培训课常见的交头接耳等,每个人都听得非常认真,说明课程吸引了大家。我参加过不少MBA、EMBA之类的学习,比较起来,我更喜欢这次高研班的学习形式,有实地考察,有理论学习,有经验交流,有情感沟通,虽然内容很多,安排得很紧,脑子很累,但心情放松。
三天的紧张培训结束了,学员们多有意犹未尽之感,盼着下一期的学习和再次相聚。据刘宁秘书长介绍,不少学员提出请求,让他们企业的其他高管人员也能加入高研班学习,一些省市政府主管工业设计的部门及行业组织的领导也提出申请,希望来充电。大家对高研班下一期的学习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