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推动> 人才培养
《设计的力量》| 梁军:从一门课到一个设计教育梦想!
时间:2017-06-02             来源:

当设计与金融投资、互联网大数据、人才资本、知识产权等资源重混携手,“设计”已成为新一代商业与社会发展的价值主张。

《设计的力量》——将全面出版、公开发行,聚焦100位设计创新中的变革者,亲述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与成长,见证十八大以来中国工业设计腾飞轨迹,看中国设计引领时代的创新力量!

现全面开放《设计的力量》一书创新案例的招募选拔工作,所投稿件将节选刊发到协会官方微信平台。

本期设计先发力量

梁   军

2016届工业设计领军企业家

黄山手绘创始人

从一门课到一个设计教育梦想

2006年

当他梦想着把设计手绘变成终身奋斗的事业时,

有人说,设计手绘,

只是大学里面本来就要学的一门课程,

而已。

10年间

一个团队,只为一门大学里的课程。

学生从最初的寥寥几人,

学生近20000人,

线上学员近30000人。

2016年

当历届学生已遍布各大公司、企业、高校,

逐步成长为中国工业设计的新生中坚力,

也有人说,这只是一个培训机构,

而已。

而他

正带领这个培训机构,

以洪荒之力,

为下一代工业设计人的成长,

工业设计教育的完善,

设计人才与产业的对接,

竭尽全力。

梁军手绘作品

“教” 

1 0 年 的 教 学 探 索

很少会有一个学校、一个企业、一个团队会花11年的时间去研究一门课程。去年、今年在热议的一个词叫匠人精神,我想我们应该可以称得上有匠人精神,11年时间我们只做了这么一件事情。

黄山手绘雏形始于2006年,为帮助高端工业设计从业人员与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手绘学习思维方法,经过11年的探索与积淀,我们建立五大课程体系:借笔建模、形色意绘、形导思维、形演72计、匠心塑形。

我们也不知道这种努力是对还是错,但是我想有一个数据是可以说明的,我们从2007年第一年招生的时候是8个学生,我们坚持下来了,第二年19个,30多个、50多个……今年我们培训人数超过2000人,至今为止黄山手绘培养工业设计人才20000余人,覆盖院校400多所,地域覆盖中国大陆、台湾地区、美国、英国、德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工业设计手绘培训现场

“育”

10 年间,我们和学生一起成长

有很多学生说黄山是他专业的起点,也有很多学生说黄山是他专业的一个转折点,改变了他的观点、观念,或者是一些看法。同时,我们说,我们尽力在呵护着不一样的设计梦想。

育,育的是对专业的信心、信仰、以及梦想。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的话,你教得再好其实学生也很难去消化,或者是真正、主动的去学习。

在黄山,聚集了一群不一样的战斗伙伴:在我们前些年的学生里面,绝大部分是工业设计的学生,这几年慢慢开始变化了,有设计师、有设计总监、有公司老总、有高校教师,还有很多跨专业或转行的。起码从黄山手绘的这个切片来看,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中国工业设计这些年在政府的引导、协会以及整个行业的努力下确实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在黄山,就是存在着这么一个氛围:我们一般上课是早上8点到晚上11点,但是11点之后你要想让学生回去睡觉,几乎是不可能的,你赶都赶不走。我们开始也觉得很惊讶,有时候看着都心疼。这其实就印证了一句话,当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的时候,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

去年有一个学生跟我说了一句话,我不知道怎么去回应他。他说“梁老师10年之后我们怎么样,中国的工业设计就怎么样”。我当时没有回答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只感觉到了沉甸甸的压力,同时,也感受到中国工业设计的未来及希望!我们在与他们共育、共进、共同成长!

2016届工业设计领军企业家前往黄山手绘现场招聘

 

“载” 

下一个 10 年,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计划

有人说,你们再牛,也只是一个培训机构。我说是,新东方也只是一个培训机构。其实不在乎这个事情的大和小,关键是为这个行业可以做一点小小的贡献,我们就觉得找到了我们的价值。

就像前面所讲的,我一直在思考,在下一个十年,我们能给这帮学生什么样的支持和帮助?

我们得到了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的肯定和支持,也在配合协会去做一系列的人才培养工作。包括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注册设计师认证、配合这个认证要去构建的中国工业设计人才库、设计师大会,以及设计手绘大赛。同时,我们也在做设计作品年鉴,展示工业设计技能教育的成果。

学员获得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注册设计师认证

我们还推出了设计人才帮扶计划,对真正热爱设计、追求设计梦想,但又确实有家庭困难的学生,尽我们最大的能力给予他们帮扶,不辜负真正炙热的设计梦想。

我们也在做一些公益性活动,腾讯课堂在线学生已2万多人,也在做高校巡讲以及公益课程,我们会关注一些学校,去帮助他们建设这门课程。

因为,我们需要去承载的是责任、使命以及未来。同时,我们也在努力寻找下一个十年后社会、行业对于我们的评价,以及我们自己要去找到的答案。

《设计的力量》系列专题持续推出,敬请期待 !

欢迎踊跃投稿,共谱设计创新力量!

《设计的力量》投稿咨询:

联  系 人:孙艺宁

联系电话:18612081451   010-68209321

电子邮箱:training_cida@163.com

 

分享到: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