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推动> 研究交流
分享 | 宋慰祖:浅谈“十四五”前后的中国设计发展
时间:2021-04-08             来源: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从五个方面七次提到“设计”。“主动设计”、“研发设计”、“工业设计”、“硬件设计”、“众包设计”、“城市设计”等,进一步体现了“设计作为集成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社会经济、法规标准、人文民俗等知识要素,创造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商品、服务和环境的科学方法论”。经过新中国70年的发展和国家三个五年规划15年不懈推动,设计已成为我国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创新方法。


来源 | 人民政协网

作者 | 北京市政协常委宋慰祖



自国家“十一五规划”首次将“发展专业化的工业设计”写入我国国民经济五年规划。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等十一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有力推动了工业设计在制造业发展中的自主创新应用。培育了联想、海尔、飞亚达、格力、三一重工等一批自主品牌企业;构建了众多专业设计产业园区;建立了“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等工业产品和设计人才的评价机制、标准;并创办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品牌活动。


全国有1100余所高校开设了设计专业,年毕业生达到近30万人,北京、广东探索了设计师职称的评审工作;全国设计公司、工作室从2000年仅数十家发展到2010年的数万家;省级以上设计行业组织达到50余个,初步形成了促进设计产业化发展的“四梁八柱”。


通过2008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金镶玉奖牌、吉祥物福娃、中华元素礼仪服饰和鸟巢、水立方的设计向世界集中展示了中国设计的水平和能力。


在此基础上,“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业,促进工业设计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推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企业管理等环节信息化改造升级,推行先进质量管理,促进企业管理创新。”等内容,深化提出了设计服务转型提升,支撑研发设计向高端综合集成设计迈进的方向。


2012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的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评奖和认定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等工作,推动了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明确了设计与制造业、文旅、乡村、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的七大领域,提出了保驾护航的八大举措。为设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广泛领域和更深层次发挥作用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中国高铁、自主品牌汽车、光伏发电、造船工业、桥梁等等凸显中国设计院(所)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产业优势。设计成为了服务贸易的主力产业。


“十三五规划”更进一步提出了“以产业升级和提高效率为导向,发展工业设计和创意、工程咨询、商务咨询、法律会计、现代保险、信用评级、售后服务、检验检测认证、人力资源服务等产业。”、“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支持工业设计中心建设。设立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全面推行城市科学设计,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等。


五年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产业设计发展的政策意见,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联合颁布《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十三个部委办编制印发了《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设计已成为企业创新的主动力,小米、京东、阿里、华为等企业和各地方纷纷成立工业设计中心。多省市相继建立了工业设计研究院。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设计为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赋能。工业设计、服务设计、时尚设计、规划设计、绿色设计助社会经济有序发展。港珠澳大桥、蛟龙、登月航天器、海上采油平台、北斗导航、5G组网等设计成果和冬奥会徽、吉祥物、火炬等设计再次震惊世界。设计理论研究进一步加强,北京设计学会、天津市设计学学会等设计学术组织建立。设计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诞生众多设计小镇。形成了“设计为人民服务”、“设计走进美丽乡村”等工作品牌。


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新发展阶段的国情出发,“十四五规划”国家发展战略“主动设计和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发挥科学基金独特作用。”产业转型发展“聚焦提高产业创新力,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工业设计、商务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深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培育发展个性定制、柔性制造等新模式,加快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深入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众包设计、智慧物流、新零售等新增长点。”城乡规划建设“推行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加强新建高层建筑管控。”等多个方面做出了系统全面的部署。


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出发,从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部署出发,检视我国设计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国际经验,我们应看到中国设计发展存在着:组织促进机制不完善、设计教育不成熟、设计理论缺研究、设计产业体系未完善等问题。为此认为:


一、在过去15年设计发展的基础上,要补齐国家设计促进机构缺失的短板,吸取国际上发达国家发展设计的经验,持续完成建设好国家设计研究院。一是将其建设成为设计理论研究的基地。开展设计理论和产业政策、人才培养教育机制等研究;开展相关设计标准、规范的研究和起草;组织开展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研发;组织设计学术研究和设计批评。二是开展设计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推广,举办学术论坛研讨、展览活动。三是建立设计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咨询、设计、中试等服务交易和知识产权服务等。


二、加强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建立设计标准。按照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建立系统规范的设计人才评价体系,完善设计师的职称、技术职务的评定。支持行业和学术组织建立完善的设计评奖制度、办法、机制,形成标准、规范。建立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体系。开展社会化全民设计知识普及和设计意识培养。


三、以设计方法论为指导,实施国家专业设计院所深化改革,加强、提升综合设计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培育独具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设计服务产业集群。持续推动设计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支持鼓励产业建立设计中心,以设计引领企业自主创新,占领服务型制造的高端,塑造中国创造的品牌和服务。


*本文作者:宋慰祖北京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设计学会创始人,清华大学文创院特聘研究员,工业设计高级工程师

分享到: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