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全球顶级飞机制造商波音和空客公司产品要求的飞机座椅扶手组件、传统工艺根本无法完成的自带随形冷却流道的汽车金属模具,在短短数月之内就以3D打印的方式制造出来,圆满提交给客户。总部位于青岛的国内3D打印龙头骨干企业三迪时空,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的3D打印设备满负荷运转的热火朝天景象。
四年来,三迪时空将高精尖的3D打印技术从实验室成功带入生产生活中,快速形成自己贯穿产业链上下游的3D打印事业版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既成就了三迪时空3D打印事业飞速发展的璀璨图景,也得益于3D打印这样战略性新兴技术的强大赋能力。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大时代大背景下,三迪时空做精做实发展前景广阔的3D打印产业,助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加快实现“中国智造”贡献力量。
两大平台承载新旧动能转换核心使命
“作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D打印服务平台,三迪时空主动肩负起促进3D打印与各行业领域跨界融合的使命,运用新技术、新模式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三迪时空董事长李培学说。
据了解,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3D打印对传统加工制造业具有巨大的提升作用。借助3D打印技术,各行业各领域不仅可以极大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研发生产周期,而且3D打印天然的绿色制造方式,更有利于节能减排。
技术与平台是三迪时空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D打印服务平台的坚实依托,“3D打印智能制造大数据平台”和“物联互通智能制造平台”共同构成三迪时空3D打印“数字化丝绸之路”的核心载体。在这两大平台下,上下游企业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高效地匹配双方供需环节,实现价值提升最大化、发展模式创新化、批量个性产品生产高效化。
一方面,3D打印智能制造大数据平台主要进行大数据挖掘、行业诊断和商业智能化分析、智能制造线下加工中心的联网布局调试和正式运营。在此基础上,平台的数据分析师会形成指导性的大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深刻影响社会分工协作的组织模式,促进生产组织方式的集约和创新。
例如,通过对用户习惯、设备打印需求、材料供需关系等的大数据分析,能够快速发现海量数据中的内在关联规律,进而提高厂家在相关地区的布局,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另一方面,“物联互通智能制造平台”通过汇聚大量的设计师资源及400多家3D打印加工服务中心设备资源,并结合后台大数据分析精准感知客户需求,为传统制造企业、个人用户提供实现从创意到个性化定制产品,再到大批量产品的“所想即所得”的一站式3D打印制造过程。
到今天,三迪时空平台聚集全国95%以上3D打印客户,在短短四年时间内,集聚近2000家3D打印企业、近10万家下游应用企业以及200万个人会员。
国内外布局持续渗透传统行业
“立足青岛,辐射全国,布局国际”是三迪时空坚守的战略布局。从成立至今,三迪时空以青岛为核心,一点一点向全国和世界扩张。不仅在线上有技术实力强劲的3D打印平台,而且在线下有坚实的产业园区等固定资产布局,以及多家实体体验店,实现线上线下的良性闭环。
“我们以青岛即墨基地为核心,面向青岛、全国乃至全球布局,目前已经在青岛、烟台自营,在上海、重庆、无锡、安徽、深圳参与运营3D打印产业园,实现产业集聚发展。”李培学说。
目前,三迪时空已设立国际国内公司12家,以青岛为总部,形成覆盖京津冀、山东、江浙沪皖长三角、广深珠三角、重庆、成都、绵阳、大西南等各业务运营中心或3D打印产业园,集聚国内外优质3D打印资源,努力在全国行业范围内起到引领、带动、示范、推广的作用。
例如,三迪时空在即墨建设的中国3D打印创新产业基地,规划占地面积200余亩,总投资13亿元,将配套建设三迪时空总部大楼、国际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及国际增材制造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千人计划专家研究院、3D打印尖端设备、材料、生物打印等领域国家级重点工程实验室、中德金属3D打印产业研究院、3D打印汽车应用研究院、工业级3D打印机研发中心、3D打印增材制造检测中心、智能制造人才培训学院、3D打印国家级大数据智能制造应用中心,打造国内领先的全产业链3D打印产业园示范基地。
这些3D打印智能制造加工服务中心或3D打印产业园,不仅可为医疗、教育、建筑、机械、模具、文化创意等领域的传统企业直接提供创新验证服务,将企业创新设计直接转化为产品进行验证,提升企业创新效率和成功率,还能为全国各地传统企业提供一站式3D打印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为传统企业注入新动能、新活力。如今,各地3D打印智能制造加工服务中心已经开始为全国客户提供加工服务,设备每天满负荷运转。
而且,三迪时空已与3D SYSTEMS、江苏永年激光、上海联泰、科元三维、燕山石化等行业设备、材料及应用技术服务领军企业签订意向协议落户3D打印创新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三迪时空的国际化布局落子欧洲。前不久,三迪时空欧洲子公司在德国汉堡成立,得到了中德双方政府的高度认可。
汇聚全球人才 引领创新潮流
3D打印高度国际化的技术和产业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打通人才流动的通道,汇聚全球各地的优秀人才,三迪时空投入非常大的精力和资金在搜罗天下人才上。至今,正是因为保持着与国际的高密度频繁的技术交流,以及充分挖掘国内人才的创新实力,三迪时空才可以在3D产业界始终引领创新潮流。
前不久,三迪时空成立了国际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及国际增材制造研究院,网罗国际知名专家为三迪时空出谋划策,一时成为业界重磅事件。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千人计划专家张建伟,曼彻斯特大学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李琳教授,东京大学工学博士张海鸥教授,“千人计划”专家周惠兴教授,汉堡哈尔堡工业大学激光设备系统科技学院院长Prof. Emmelmann,柏林工业大学工程学博士Paul Schuler,CellCore有限公司CEO、联合创始人Rene Giese,迈普生物袁玉宇博士等众多国际知名学者专家现在都已经和三迪时空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张建伟院士、Prof. Emmelmann院长、Paul Schuler博士、CellCore有限公司CEO Rene Giese成为国际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及国际增材制造研究院的首批专家。
国际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及国际增材制造研究院成立后,将与国外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积极展开合作,通过不断融合天下英才,增加三迪时空海外人才库的容量,将国外优秀的技术人才、设计人才、相关技术服务、科研成果通过三迪时空平台与国内项目进行紧密对接,进而发挥真正国际化的创新创业交流示范平台作用,为国内3D打印企业在研发上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我们计划三年内在国内建设至少1000家以3D打印为核心的新科技综合创客体验中心——魔法工场。”李培学透露,“借助德国最新科技资源,我们要真正为中国打造一个新经济形势下国际一流的强势新科技服务品牌,引导带领整个行业实现快速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