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文提到,从严格意义上说,工业艺术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后的必然结果。那么,设计能为未来的生活带来什么?为此,记者采访了一些业内人士,让我们看看他们的说法吧。
设计应发挥出客户独特的精神文化——访IDEO亚太执行总裁Richard Kelly
《中国新时代》:我们知道,IDEO在设计界被誉为“工业设计教主”。现在,IDEO也进入了中国市场,它能为中国市场带来什么呢?
Richard Kelly:很多人都听说过IDEO,是因为IDEO是一家非常有名的产品设计公司,觉得IDEO对问题应该会有很多的答案,在过往的30多年中,IDEO尝试更多的是在产品设计和其他宽泛的设计方面。
实际上,IDEO的强项不是给客户一个答案,而是通过和客户沟通帮助客户解决实际的问题。客户用真实想要解决的问题来提问,我们才能通过这些真实的问题去回答。
而IEDO进入中国最重要的目的是和中国企业家们一起通过设计与创新为中国的成长作出贡献。我深信,作为设计界的设计师,所追求的最重要的东西不在商业里,而在其他方面。
IDEO在2003年的时候就进入了中国市场,在过往10年的时间里,我们接触过各种各种的中国企业,有中国的本土企业,有外资在中国的企业,他们提出过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这方面的合作是保密的,不能透露这些项目的具体内容,但是这不妨碍我们整理一下客户经常找到我们询问的设计方面的事情,通过我们的整理发现,中国企业最常询问的有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中国本土企业常问怎么才能把自身的品牌打造成中国第一,在中国站稳脚跟,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第二个问题是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第三个问题是我们怎么才能完善自身的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促进并提升创新能力?最后一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以前都说中国制造,很多都是制造型的产业,随着现在人民币的升值或者产业链的变化,很多企业都在关心怎么样把自身的总体能力提升至产业链的上游,从而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多的占有率?
当然,现在中国政府也有一个问题,创新设计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之一,怎么样把它运用在城市层面上,打造一个创新城市?
随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IDEO发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中国,设计的角色到底是什么?以手机行业为例,全球现在有66亿人口,40多亿部手机,每年手机的销售额大概上千亿,在这样一个行业中,设计的作用是什么?如果仅仅是想把手机做得更漂亮,那么其实你并没有抓住设计的重点。
中国的市场非常大,既有挑战也有机遇,虽然现在中国的GDP依旧以7-8%的速度递增,但是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现在城市化过程中的污染已经对中国未来发展造成了障碍。
这就不得不提到,设计师的设计不应被局限在某一个领域中,它应该是非常宽泛的,设计要提高一个层面,它就必须脱离开产品设计,更多地和中国产业的总体情况结合起来,IDEO的设计师为什么能够很好地回答中国企业的挑战?就是因为我们有非常独特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它就像梵高的油彩画一样,虽然看着特别花里胡哨,却是30多年来IDEO所进行的设计方面的缩影。
实际上这样的思想使得IDEO不光出现了工业设计或者产品设计的设计师,更多的设计师则是出现在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领域, IDEO就曾经帮助过一位企业的执行总裁,在过去的四年半当中对他的企业文化进行改造,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
《中国新时代》:如果从这一角度去看的话,设计到了最后还是要归于精神文化层面,这对中国的企业有什么借鉴意义?
Richard Kelly:实际上,在IDEO看来,设计本身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更重要的是比较好的思维方式。我们一直比较强调的是设计思维的概念,有一个比较好的设计思维,其实无论是产品设计、品牌设计,或者是服务类的设计都会获得比较好的成果。
很多时候客户会跑过来告诉我说:我有这样一个商业模式,请帮我设计一个产品;或者是:我有一个非常好的科技,请帮我设计一个好的平台。
在我看来,这样的创新方式都是有失偏颇的,真正的创新思维应是瞄准目标市场顾客的需求——出发点不应是商业模式,而是用户的某种需求。中国有13亿多的人口,如果能够真正了解中国客户各种不同的需求,那么就会有很大的惊喜。所以IEDO所有的设计思维、设计起点永远是挖掘人深层次的需求。
设计要有灵感,灵感从哪里来?我认为灵感的来源是在于启发或启迪的过程。IDEO有一张非常有意思、非常著名的图,这张图使看过的人都有一个感觉:有的时候我们说的、做的和我们内心所想的或者所感受的不一样。这时,真正了解客户的心里所想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像现在人人提倡节约用水,但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很简单的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真正关心地球,有的人节约则是从钱的角度。所以反反复复还是那句话:对人要经常进行仔细观察,进行换位思考。
思考之后就是具体的构思。IDEO构思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是快速建模。实际上,建模越早,让最终客户看到大概做出来是什么样的情况对自己就越有利,虽然这么快速的建模可能一开始会失败,但是这也会导致更快的成功。
当然,建模的目的并不是说要做一个漂亮的模型,而是通过这一技术手段,让业务的领导者或者设计团队的成员,包括最终的用户有一个直观的印象。通过对人的了解有一些启发,然后进行一些创意设计,最后是产品设计也好,服务的设计也好,做出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来,不过很遗憾由于这个产业的特殊性,我不能透漏最新的设计成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