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5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在北京接见了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长朱焘,就“工业设计”与“创新设计”的理念、内涵以及如何推动中国“设计”的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会见中,路甬祥院士还欣然接受了朱焘会长的邀请,同意担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顾问。
交谈首先由朱焘简要汇报了有关工业设计的五个问题及思考,随后路甬祥就这五个问题谈了看法,并着重介绍了他所提出的“创新设计”理念的来由及其内涵。
《设计通讯》独家刊出面谈的主要内容,读者从中可以近距离地领略两位德高望重的设计推动者的所思所想,对增进我们理解和认识设计理念以及设计创新等或有启发。
朱焘谈到:
非常高兴有机会向路副委员长汇报工业设计有关情况。您像钱老(学森)一样,从国家领导人和科学家的地位、视野重视、推动设计创新,使我们深受鼓舞。对全国设计发展形势您做了大量调研,好的一面我就不说了,下面说说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工业设计和其它设计的关系。从我十多年前到协会来时的换届,有人就提出把协会名称上“工业”这两个字拿掉,改成“中国设计协会”。到再次换届时,又有人提这个问题。随着形势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以及各项设计的活跃,这个问题又被重新提出来。意思主要是扩大对“设计”的理解,减少社会上对“工业设计”的歧义。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工信部在起草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时,如何定义工业设计,反复讨论很久。最后定的调子是一个折衷的,我们叫它阶段性定义,或阶段性共识。我对一些专家学者和同事说,不要讨论来讨论去,弄一大段,叫人费解,这会影响工作。我跟主持这项工作的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说:别争论下去了,耽误时间,很重要的是要把这个文件尽快出台。出台以后还可以继续讨论。出台的好处就是,给省市、企业看到一个方向。
如何理解、归类工业设计,到现在说法也不尽一样,工信部叫生产性服务业,科技部叫现代服务业,发改委叫高技术服务业。我说,这都很好,都有道理。工业设计的服务对象不只是工业产品,其引领性、高端性、综合性、集成性这四个性大家还是比较认可的,包含的范围也很广。如果把它理解成工业化过程中的设计也未尝不可。工业化这个概念是广泛的,所谓发达国家就是工业化国家。现在又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有后工业化、再工业化这些概念。所以,如果这样来理解的话,工业设计的说法也不见得落后。其实,国际上工业设计概念一直在不断深化,不断充实,各种研讨不断。所以,我看到您的文章和讲话提出“创新设计”,我认为写得很好。您讲得更高、更深刻,这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的。例如讲话中有一句话:“设计是一切创造性实践的先导和准备,本身就是创意和创造。”我觉得这句话非常好。
现在都讲协同创新,设计还要跟其它行业,重点是制造业协同创新。在设计界内部,尽管可以叫这个设计那个设计,但是统称都是设计,各有侧重、优势,更应该协同创新,不一定要在定义上在界限上花多大工夫。其实我们协会作报告,我早就单独用设计这个概念,只不过我讲设计创新,因为叫惯了,是与社会上讲的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相对应的。您讲创新设计,我理解都是差不了多少的意思,可能是创新设计更强调设计要有新的设计的含义吧。
第二个问题,社会上对“设计”这两个字叫得不响。现在讲的最多的叫技术创新。讲自主创新的企业,经验中即使有设计,也说是研发、技术创新,不讲“设计”两个字。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固然很多,我觉得和我们长期模仿有关系,长期重引进、跟着人家走,长期贴牌生产,有成绩也有了惯性,所谓原创设计没有。我在计委、经委、经贸委工作过,部委在抓科学技术创新,抓技术改造,没人抓设计创新。技术改造跟技术创新不一样,跟设计创新又不一样,可是现在都混为一谈了。技术改造是解决生产过程流水线工艺方面的提高,包括设备、工艺技术,包括流程安排,它主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它不解决产品更新换代问题,生产的还是老产品,能行吗?所以,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要与设计创新结合,突出设计的引领作用。
第三个问题是知识产权保护。虽然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总体上应该说还是比较差的。这个问题解决起来不容易,很重要的是保护不力,打击不力。我们协会成立了保护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一个律师事务所专门提供无偿的替你打官司,成立几年了就几例,没人找你来打官司。设计企业认为没钱没时间来打官司,打赢了也没有用。国外创新能够发展的原因很多,但是中间重要的一项就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实际上知识产权保护是对创新、包括对设计创新的一个动力和保障。
第四点是设计教育问题。教育问题是根本问题。我们的设计院校发展速度极快,十多年增长了十来倍。实际上,学生培养很多,也浪费不少,学了以后找不到工作,好多人改行了。光是培养人数、数量是不行的,您讲过的复合型人才就更少了,有的是从艺术设计角度讲设计,有的是从技术方面讲设计,讲综合性的设计学没有。怎么教、怎么学、怎么用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协会跟广东省在南海合办了“中国工业设计(南方)培训基地”。我就鼓吹希望要办成一个综合性的、继续教育性的培训基地。培训什么人呢?培训设计公司的总经理、工业企业的总经理、在职的设计人员等,短期的、长期的相结合,给学生一个综合的概念,也包括设计管理的概念。这个很难。
第五个问题就是创新的氛围。特别是创新文化,如何更适合创新,更鼓励创新,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李约瑟讲南宋以后中国的科技就不灵了。为什么不灵了?我觉得,一方面是中华民族有很多优秀的东西没有得到发挥,再有就是如毛主席讲的,对中国文化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实行“双百”方针。我们到底怎么样才能使大家都热心于创新?还有体制、机制问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等,都很好,落实了,才能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我觉得这个话还要进一步落实。我们现在讲政府作用和市场规律,我在想,如何通过什么办法使两者结合更有利于创新?最近,在青年设计师会议上,我讲了一个“真、善、美”,这个“真、善、美”是中国人创造的思想,我们加以适当的解释,丰富设计思路,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美丽中国,可能会有好处。
这些问题我只是点点题,也不只是这些问题。今天主要是请您做指示。
(未完待续)